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同方法对青海2020年强降水模式产品预报性能的检验对比
沈晓燕, 申燕玲, 权晨, 杜华礼, 颜玉倩
干旱气象    2022, 40 (2): 333-34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2-0333
摘要326)   HTML10)    PDF(pc) (7919KB)(1215)    收藏

基于多模式降水格点预报资料、青海省气象站实况资料及多源融合降水格点分析产品,针对青海省2020年7—8月强降水天气个例,采用TS(threat score)评分等传统检验方法和FSS(fraction skill score)评分及MODE(method of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空间检验方法,对比检验各模式在青海强降水中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小雨及以上量级,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全球模式、中国气象局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及GRAPES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Meso)的传统TS评分均较高且预报能力相差不大,但不同检验方法下评分最高的模式略有不同;(2)中雨及以上量级,各模式预报较观测普遍偏西,且传统TS评分差异较为明显,但不同检验方法下模式评分优劣表现较为一致;(3)大雨及以上量级,各模式预报较观测普遍偏北,且预报能力较差,传统TS评分为0,FSS评分有效提高了模式差异性的评估能力,MODE方法则给出了预报和观测对象属性的具体表现,但对检验参数的选取较为敏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ERA-Interim资料的青海省空中云水资源评估
张海宏, 石明明, 吴昊, 祁栋林, 权晨
干旱气象    2021, 39 (4): 569-576.  
摘要281)      PDF(pc) (7151KB)(1154)    收藏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2018年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玉树南部、果洛东南部和祁连山区为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夏秋季节云水资源最为丰富,可达60~70 g·m-2。从云水资源的垂直分布来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云液水含量在海拔4~6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在海拔7~8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高于云液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夏秋季节,青南高原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大,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小。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8年青海省大部地区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呈增多趋势,且秋季增多趋势最为显著。从月际变化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9月最高,1月最低。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的月际差异最小,东部农业区云液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青南高原云冰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
关键词:青藏高原|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1961—2019年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时空变化特征
曹晓云, 肖建设, 乔斌, 陈国茜, 权晨, 祝存兄, 史飞飞
干旱气象    2021, 39 (1): 46-53.  
摘要262)      PDF(pc) (2016KB)(1550)    收藏
基于1961—2019年柴达木盆地9个地面气象站沙尘逐月观测资料,计算沙尘指数并分析盆地沙尘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9 a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整体呈显著减弱趋势,减小速率为2.05 a-1;沙尘强度年代变化呈单峰型,其中1970年代最强;柴达木盆地沙尘指数突变发生在1990年;月均沙尘指数也呈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春季4月,谷值位于冬季12月。(2)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整体呈腹部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近59 a除冷湖的沙尘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外,其余地区沙尘强度均呈显著减弱趋势,其中诺木洪和格尔木减弱速率较快;春季沙尘强度减弱速率最快。(3)近59 a柴达木盆地年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风速降低、大风日数减少是影响其沙尘强度变弱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北岸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朱生翠, 周秉荣, 魏永林, 权晨, 李全平, 肖宏斌
干旱气象    2020, 38 (5): 804-80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5-0804
摘要499)      PDF(pc) (858KB)(1902)    收藏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利用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18年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分析了水热条件对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对青海湖北岸牧草返青具有重要影响,牧草返青期与≥0 ℃初日和≥3 ℃初日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和0.567;(2)牧草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6月下旬至8月中旬牧草生长最为旺盛;(3)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以2010年为界呈现出显著的阶梯状递增特征,2010—2018年比1997—2009年偏多88%;(4)1997—2018年青海湖北岸牧草生长期≥0 ℃积温及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则呈现减少趋势,气候的暖湿化特征明显,生育期≥0 ℃积温是青海湖北岸牧草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WRF模式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青海气温、降水及风速模拟的影响
沈晓燕1,2,颜玉倩1,2,肖宏斌1,2,权晨1,2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8)-03-0423